“快來人,快來人,有人倒在地上了!”……上月底,一位52歲的老伯在高州市文明路的人行道上突然發病倒地,不省人事,路人見狀大聲呼救。正在高州市人民醫院文明路門診部上班的覃雄、梁衛、吳仁海、廖文權等專家聞訊“百米沖刺”趕到現場,初判患者是突發心肌梗塞,連忙實施心肺復蘇搶救,當時為上午9點10分。
“劉雪萍,立即撥打醫院胸痛中心電話請求轉運;黃恩揚,開放患者靜脈通路;曾秀梅、陳力,趕快準備好推搶救車;葉小玲,緊急疏散人群,尋找患者家屬……”時間就是心肌,時間就是生命,文明路門診部醫護人員分工合作,爭分奪秒施救,成功在9點13分使老伯恢復意識,使其暫時脫離“鬼門關”。
為什么說是“暫時”?因為首次心肌梗塞發生后,患者的心功能會明顯衰退,如不及時開通堵塞血管,隨時可能引發二次心肌梗塞,患者生存幾率極低。
9點14分,醫院救護車趕到現場,迅速將老伯接回醫院救治。途中,醫院一鍵啟動導管室及介入團隊的綠色救治通道,盡可能為患者爭取救治時間。
經檢查,老伯患的是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,其家屬立即同意手術。早在介入手術室等候的胸痛中心魏芝寶、陸勇良等專家火速為老伯施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,開通堵塞血管,最終使其轉危為安?!癉-to-B”時間(患者進入胸痛中心大門到開通堵塞血管的時間)為78分鐘,少于國家規定的90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