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——遇到熟人不敢握手、紙張總是被汗浸濕、手機屏幕觸碰失準……
這是因為他們的手心易出汗,給生活帶來了不少麻煩,你是否也被自己的一雙“汗手”困擾呢?
適當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、調節體溫的正常表現。如果需要出汗時不出汗,不該出汗時卻大汗淋漓,甚至是某一局部出汗異常增多,這就屬于病理性出汗。
手汗癥作為常見的功能性局部異常多汗,95.6%的患者首次出現手汗癥狀的年齡小于16歲。
手汗癥
手汗癥是手掌小汗腺排汗異常增多的表現,因手部交感神經功能過于亢奮引起,也認為是發熱性疾病、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全身性疾病在手部的異常表現。
中醫認為“汗者心之液也”、 “陽加于陰謂之汗”,正常出汗是體內陰陽平衡的表現。心、脾、胃、腎等臟腑功能異常,容易導致陰陽失衡出現陰虛、濕熱、陽虛等狀態。
若手心汗出、汗熱黏膩,可使衣服黃染,舌苔黃或黃膩,脈弦滑而數,考慮濕熱內蘊引起手汗;
若手汗淋淋、汗冷,伴面色?白、畏寒,舌淡潤苔白脈細弱等表現,考慮陽虛引發手汗;
若手汗出明顯,伴有心悸不寐,神倦懶言,面色無華,舌淡苔薄白,脈細弱等表現,考慮心氣血不足引起手部汗腺閉合能力弱;
若手汗出,伴有咽干口燥,睡后明顯,五心煩熱或午后潮熱,兩顴色紅,屬于陰虛火旺引起手汗。
“大汗必傷”,汗屬于人體的津液,長期分泌過多對身體也是一種消耗,所以長期手心易出汗就需要引起重視。
除了必要時手術,中醫更提倡保守治療手汗癥,能減少對機體功能的損傷。選擇中醫外用涂搽、浸洗的方法,再配合中藥內服方。
參考外用方(具體劑量需專業醫師制定):
1.黃芪、葛根、荊芥、防風,水煎湯300-500ml,早晚兩次熱熏加溫洗,每天一劑。
2.白礬、葛根,煎水手洗,每日數次。
手汗癥的原因復雜且持續較久,要減少手心出汗也要注意調整生活細節,飲食上建議以清淡為主。
1.及時攝入蛋白,如蛋、奶等,少食肥甘厚味、油膩之物。
2.魚蝦、雞肉、羊肉等“發物”盡量不吃。
3.調料中花椒、大料、辣椒桂皮、姜等辛溫之物多能發汗,也不宜多食。
對于手心易出汗的人來說,要想擁有一雙不再濕噠噠的手“內外兼修”必不可少。
(本文原載于“學習強國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薦文。)